原以為將延續一個月的印尼煤炭出口禁令,只維持了十天就偃旗息鼓了。
1月10日,印尼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Pandjaitan)發表聲明稱,在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煤炭供應得到保障后,政府已允許14艘已裝載完成的運煤船隨時離境。另外,據市場消息,印尼正考慮向礦企征收煤炭稅,稅收將用于協助國家電力公司在市場上以市價購入煤炭。
這一紙來去匆匆的出口禁令,源于印尼國內的煤炭供應緊張。1月1日,印尼政府表示,因擔憂國內電力供應不足,將在1月禁止煤炭出口。隨后,印尼能源部通知所有港口儲存所有煤炭,以供應給國內發電廠和獨立發電商。截至記者發稿,印尼政府還未對解除煤炭出口禁令作出決定,只是計劃把煤炭稅作為中期解決方案。
外界預測,印尼方面短暫地停止煤炭出口將進一步推高煤炭價格。正因如此,禁令引致了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國的“圍攻”,這些國家都紛紛呼吁印尼恢復煤炭出口。
而如今,印尼方面做出讓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印尼國內的煤炭壓力已經得到緩解。盧胡特表示,印尼電廠煤炭供應緊張的情況已經結束,接下來政府會評估是否徹底取消禁令,如果決定取消,將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印尼國內的煤炭壓力得到了緩解,但隱憂依然存在,“畢竟印尼國內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之間的緊張關系依然存在,政府本次的出口禁令在其中發揮了較顯著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這種作用依然有限,未來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紙煤炭禁令背后,有多少國家受影響?煤炭價格又將何去何從?
煤電矛盾或長期存在
面對突如其來的煤炭出口禁令,印尼的煤炭生產商措手不及。
由買家付款的14艘滿載煤炭的船只被迫滯留港口,更重要的是,生產商們的出口生意頓時中斷。對此,印尼能源礦產資源部礦產和煤炭司司長賈馬魯丁(RidwanJamaludin)解釋稱,是因為煤炭生產商未按“國內市場義務”(DMO)供應煤炭,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和其他發電廠的煤炭庫存處于極低水平,對印尼電力供應構成威脅,所以決定限制煤炭出口。
“國內市場義務”(DMO)規則就是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根據該政策,煤炭生產商必須把全年煤炭產量的25%留給國家電力公司,而且供應價格每噸不可以超過70美元(約合人民幣445元),不遵守規定的企業將被禁止出口煤炭或被罰款。然而,該供應價格卻遠低于煤炭的市場價。印尼能源部數據顯示,2022年1月,印尼動力煤標桿價(Indonesian Coal Price Reference,HBA)為158.5美元/噸,價格是印尼(DMO)限價的2倍多。
極大的價差,讓印尼的煤礦企業更傾向于把煤炭用于出口。盡管印尼的煤企曾多次要求提高70美元/噸的供應價格或降低供應比例,但印尼政府始終未予以同意。而且早在2021年8月,印尼政府就曾對34家未能遵守DMO規則的煤企下達暫停煤炭出口的禁令。如今,印尼政府下達更大規模的禁令,顯然是因為要解決國內煤炭存量庫存過低的緊迫問題。
多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都認為,雖然印尼此番下達出口禁令對應對國內電廠庫存告急成效顯著,但長期來看,印尼政府與煤企之間的矛盾估計很難改變。
“如果印尼不制定長效機制,此次事件大概率會重演并成為常態。”赫區怡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干散貨分析師楊寧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周士新也向記者表示,若印尼政府不能解決國內煤炭企業所關注的國內外市場煤炭價差的問題,那么雙方的矛盾遲早會再次爆發。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印尼的“國內市場義務”政策需要優化,至少在義務價格的制定上,需要與市場價格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
然而,印尼政府卻似乎并未打算從此著手,反而考慮向礦企征收煤炭稅。印尼方面表示,煤炭稅的稅收將用于協助國家電力公司在市場上以市價購入煤炭。“增稅最后就是由消費者買單,印尼作為全球第一大海運煤出口國和低成本生產商,國際煤價將會被推高。”楊寧說。
日本率先有反應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其煤炭出口禁令一出,影響隨即就傳導到日本、印度、菲律賓等進口國。此次,率先作出反應的是日本。
1月5日,日本駐印尼大使館就致信印尼能源部長,信中稱“突然的出口禁令對日本的經濟活動以及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日方在信中強調,日本可以尋找到的替代來源很少,并要求政府向5艘已經裝運完畢的運煤船發放離境許可。沒過多久,韓國和菲律賓也緊隨其后,呼吁印尼取消出口禁令。
日本的強烈表態,皆因它對能源的依賴度極高。據悉,資源匱乏的日本99%的煤炭需要進口,而目前日本每月需從印尼進口約200萬噸煤炭,占總需求的13%。此外,澳大利亞是日本最大的煤炭來源國,比例高達六成。
在楊寧看來,日本進口印尼煤炭的比例并不算高。“除了一些高卡的,比如5500K(卡)以上這種。”她表示,若印尼禁令長期不松綁,日本可能會轉向其他國家進口,但就目前而言,其他國家沒有這么多的量可以完全替代印尼煤炭。
但也有日本貿易商向媒體表達了對煤炭進口不足的擔憂。“雖然日本不像其他國家那樣依賴印尼煤炭,但出口禁令的影響可能會很大。”這位貿易商表示,一些日本電力公司如果無法進口煤炭,可能會選擇使用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駐日大使館前一等秘書崔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印尼不全面恢復煤炭出口,日本會被迫轉向澳大利亞、越南等國,肯定會對國際煤炭價格產生影響。“LNG電廠主要用于調峰,關鍵時期轉為基荷應急發電沒有問題,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日本就采用過類似的緊急應對策略。但LNG發電成本相對較高,且目前受港口壓船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LNG供應緊張,如果大量轉向LNG必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他說。
周士新向記者表示,在經歷此次事件后,日本企業可能會尋求更多地從澳大利亞或其他政策更穩定的國家進口煤炭,提升煤炭進口的多元化。
全球煤價或繼續波動
正因如此,外界有分析認為,印尼僅10天就“松綁”了出口禁令,與多國的施壓以及對保住自身產業優勢地位的需求不無關系。“印尼此番恢復出口,一方面是因為煤炭企業作出了妥協,在短期內穩住了局勢;另一方面,印尼確實不想因此損害了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特別是不想因此丟掉本國煤炭企業極不容易得到的市場。”周士新向記者解釋。
據Kpler公司的船舶追蹤數據顯示,2021年印尼煤炭出口共計有73%運往亞洲經濟強國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周士新認為,從穩定國家間關系的角度來看,煤炭貿易是印尼穩定與這些國家關系的重要紐帶之一。“比如菲律賓有超過70%的煤炭來源于印尼,這是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印尼煤炭的性價比也是這些周邊國家考慮的重要因素。”
盡管全球正在推進能源轉型,面臨脫碳壓力,但清潔能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仍可能出現。有專家認為,特別是經歷了2021年能源短缺之后,各國已認識到煤炭等傳統能源在現階段仍起著一定作用,未來除了將繼續發展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儲備也可能增加。
王成強向記者預測,未來可能仍將面臨煤炭價格的大起大落。“在能源變革的過程中,主要能源輸出國,以印尼為例,對出口煤炭征收關稅將成為未來的政策選項。如此一來,將增加主要煤炭進口國貿易成本,抬升全球煤炭價格。”
“我始終認為,買方市場決定著煤炭供應,而不是相反。”周士新向記者表示,“印尼煤炭并不是不可取代的,甚至煤炭的使用都是可以取代的。”他認為,從短期來看,煤炭價格雖然仍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特征,但從長期來看,隨著煤炭使用的減少,問題不再是“價格波動”,而是各國是否會繼續使用煤炭。